1. 图片网
  2. 沈西苓

沈西苓的写真照片

沈西苓的生日是1903年11月30日,出生于浙江杭州。

沈西苓


1928年回国,加入创造社,执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中华艺术大学.1929年冬,与夏衍、郑伯奇等组织上海艺术剧社。1930年2月,与许幸之等发起组织了中国第一个普罗美术团体――时代美术社。同年加入中国作家联盟,并参与创办中国最早的左翼电影理论刊物《电影艺术》。1931年进天一影片公司,曾为《歌场春色》等影片担任美工设计。1933年转入明星影片公司编导《女性的呐喊》,紧接着,又导演了夏衍编剧的影片《上海二十四小时》。1934年,作为郑正秋的助手,参加《姊妹花》的拍摄,后又参加了集锦式影片《女儿经》的摄制。1935年,接连编导了《乡愁》和《船家女》两部电影。1937年,完成了《十字街头》编导。八一三事变发生后,走上前线,参加战地新闻片的拍摄工作,并创作了《在烽火中》、《罗店血战》等独幕剧。1938年,在武汉当选为中华全国电影界抗敌协会理事。翌年编导的影片《中华儿女》,以4个故事短片交织成一幅广大人民团结抗敌的动人画卷。



沈西苓,原名沈学诚,笔名叶沈,1904年生于杭州,中国著名电影编剧、导演艺术家。早年在浙江甲种工业学校染织科学习,毕业后公费留学日本。在东京美术专门学校学习绘画,他开始对话剧产生兴趣,同时也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1924年在日本筑地小剧场实习美工。1928年回国加入创造社,执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中华艺术大学。<br><br> 1929年他与夏衍、冯乃超组织了“艺术剧社”。导演了话剧《爱与死的角逐》等。1930年与许幸文、王一榴发起组织“时代美术社”。同年,以鲁迅为首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不久,天一影片公司招考导演、演员和美工,他改名沈西苓,投考美工师被录取。从此,开始接触电影,并发表过几篇有影响的电影文章,在“天一”期间,他先后为《歌场春色》、《有夫之妇》等影片担任美工,导演话剧《怒吼吧,中国》,还写出电影剧本《女性的呐喊》。1932年他与人合作,创办了我国最早的电影理论刊物《电影艺术》。1932年他亲自导演了自己的作品《女性的呐喊》一片,以及导演《上海二十四小时》一片,之后,他又参加了《姊妹花》、《女儿经(1934)》等影片的导演工作,显示出他的导演才华。<br><br> 1935年他接连编导了《乡愁》、《船家女》两部影片,1937年他编导完成了优秀影片《十字街头》,该片是他的代表作,标志着作者思想发展和艺术技巧的成熟。同时他又创作、导演了几部优秀戏剧,如:《在烽火中》、《保卫芦沟桥》、《民族万岁》、《塞上风云》等。1939年他又拍摄完成《中华儿女》一片,以及写成电影剧本《大时代的小人物》等。<br><br> 沈西苓是一个正直、爱国的电影工作者,他具有比较全面的才能,善于创新,勇于开拓,导演影片细腻,而富有新意,属于当时的“新派”导演,在理论方面,他先后发表过诸多有影响的文章,不仅警醒当时中国电影勿走向极端,而且以其尖锐,精辟带动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他是中国电影的先驱者,又是奠基者,真真正正成为中国早期电影的开拓者。于1940年死于伤寒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