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网
  2. 巴里·莱文森

巴里·莱文森的写真照片

巴里·莱文森的生日是1942年04月06日,出生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

生长在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就读于华盛顿大学新闻专业,后到洛杉矶学习表演,在电视节目中担任编剧,获得过三次艾美奖。后来经由大学同学的介绍,认识梅尔.布鲁克斯,参加《无声电影》及《紧张大师》的幕后工作。编过《真相》、《小迷糊回娘家》及《吃错药》等片的剧本,其中前者1979年获奥斯卡最佳原著剧本奖提名。1982年开始当导演,自编自导了青春喜剧片《餐馆》,再获奥斯卡最佳原著剧本奖提名。1988年的《雨人》勇夺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以及柏林影展金熊奖。1991年的《豪情四海》(巴格西)获奥斯卡最佳原著剧本、最佳导演奖提名。1997年导演兼制片的《桃色风云摇摆狗》荣获评审团特别奖。2006年的作品是《年度人物》。




性 别: 男
生 日: 1942-04-06
角 色:编剧,导演,演员

个人简介:巴里-莱文森1942年4月6日出生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是一位仓库管理员的儿子。开始,他热衷于传媒这个职业,60年高中毕业后在巴尔的摩一所大学里就读于广播新闻系,但是他没有坚持下去,获得学位。相反,他的兴趣转向了表演和受欢迎的娱乐类喜剧,到落杉矶加入一家公司学习表演和编剧。在电视节目《The Carol Burnett Show》里做了很短一段时间的编剧以后,他受聘于喜剧制作人梅尔-布鲁克斯(Mel Brooks)。为莱文森带来剧作家声誉的第一部影片是《无声电影》(“Silent Movie”,1976),此剧是他与其它几个剧作者合作完成的。后来莱文森又参与了布鲁克斯的《紧张大师》(“High Anxiety”,1977)的创作,他还在片中有名的精神分析滑稽场面中饰演一个有复仇心理的旅馆侍者。
莱文森执导的第一部影片是那部低预算制作的《餐馆》,也是他“巴尔的摩三部曲”的第一部(其它二部是1987年的《锡人》“Tin Men”和1990年的《阿瓦隆》“Avalon”)。《餐馆》推出了几个未来之星,他们当中包括:米基-鲁尔克(Mickey Rourke),埃伦-巴尔金(Ellen Barkin),丹尼尔-斯特恩(Daniel Stern),保罗-赖泽(Paul Reiser)和迈克尔-塔克(Michael Tucker)。这是一个有名的关于一群即将成年的年轻人的动人故事,影片也帮助确立了莱文森一流导演的地位。后来他又陆续推出了几部纯商业片更加巩固了他的地位,其中有《天生好手》(“The Natural”,1984)和《年轻的福尔摩斯》(“Young Sherlock Holmes”,1985)。1988年,莱文森推出了他最著名的力作《雨人》(“Rain Man”)。这部引人入胜的名片讲述的是一个“雅皮士”(yuppie)与他自我封闭的学者兄弟,从不和到逐步加深情谊的故事。这部影片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成功,赢得了好几个奥斯卡奖项,包括最佳摄影,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奖(达斯廷-霍夫曼,Dustin Hoffman)。莱文森擅长于使用明星担纲主演来拍出自己的风格,这些影片如:罗宾-威廉姆斯(Robin Williams)主演的《早安越南》(“Good Morning Vietnam”,1987)和沃伦-贝蒂(Warren Beatty)主演的《豪情四海》(“Bugsy”,1991)。虽然莱文森的经历中鲜有败笔之作,但《玩具兵国》(“Toys”,1992)让他尝受到了个人最强烈的打击。这是一部道德题材的故事片,故事在一个玩具制作公司展开。这也是莱文森近20年以来最喜爱的作品,但到最终完成时,却被证明根本就不受欢迎。同样令莱文森失望的还有《进军好莱坞》(“Jimmy Hollywood”,1994),这是一部由乔-派西(Joe Pesci)主演的喜剧片,乔饰演一个奋斗上进的角色,但该片在票房榜上却是一落千丈。《豪情四兄弟》(“Sleepers”,1996)让莱文森时来运转,影片中讲述的是四个要好一生的朋友为了儿时在一所教养院里所遭受的磨难而寻找报复的令人不安的故事。1997年对莱文森来说是辉煌的一年,这一年里,他先后推出了二部力作,一部是在《忠奸人》(“Donnie Brasco”)中出任制作。这部影片由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主演,约翰尼在片中饰演一个卧底警察,他与匪徒头目(艾尔-帕西诺饰,Al Pacino)建立了一种危险的友谊。另一部是尖锐的政治讽刺片《桃色风云-摇摆狗》(“Wag the Dog”),莱文森在该片中出任制作兼导演,这部影片由达斯廷-霍夫曼和罗伯特-德尼洛(Robert DeNiro)主演。继尝试了科幻灾难片《地动天惊》(“Sphere”,1998)之后,1999年莱文森又回到了熟知的老路,推出了《自由高度》(“Liberty Heights”)。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关于二个犹太男孩在五十年代的巴尔的摩成长的故事,反映的是莱文森所熟悉的风格和主题,家庭的关系、民族的紧张、冷战的焦虑,以及一个转变中的社会日益加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