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网
  2. 于伶

于伶的写真照片

于伶的生日是1907年02月14日,出生于江苏宜兴。

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北平分盟,并筹建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北平分盟。1933年 1月,由北平调往上海左翼剧联,参加戏剧运动的组织工作。同时为《申报》电影专刊撰写评论文章,参加对“软性电影”论的评判。1937年,参加《保卫卢沟桥》的写作,并担任演出委员会主任兼舞台监督。抗日战争时期,主持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13个救亡演剧队,开展抗战宣传工作。“孤岛”时期,团结了一批留沪戏剧工作者,组织了青鸟剧社,演出了《雷雨》、《日出》和本人创作的《女子公寓》等。1938年,又参加筹建上海剧艺社。此间,创作了《满城风雨》、《女儿国》等四十余部,其中《花溅泪》被改编为电影剧本,《夜光杯》、《女子公寓》、《夜上海》等被拍成电影。1941年,奉命转移香港,1942年抵桂林,写出《长夜行》。此后调往重庆。1943年参加组织中国艺术剧社,写了《杏花春雨江南》、《心狱》等。1945年10月,回到上海,而后投入反内战、反饥饿、争民主、争自由的斗争。1948年去香港,不久进入解放区。抗战胜利后,创作电影剧本《无名氏》。建国后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上海文化局局长,中国影协、剧协委员、主席等职。1977年带病重新写作,《七月流火》被改编为电影。



中国电影剧作家、评论家。原名任禹成,笔名尤兢。生于江苏宜兴。1926年加入中国共青团;1932年在北京大学法学院读书时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为戏剧家联盟领导人之一。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爆发后,任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秘书长兼组织部长。上海落陷后,在上海、香港、重庆等地组织青岛剧社、上海剧艺社旅港剧人协会和中国艺术剧社等戏剧团体,开展爱国戏剧运动,出版独幕剧集《皇军的伟迹》、《我们打冲锋》以及多幕剧《女子公寓》、《夜上海》、《女儿国》、《长夜行》等四十余部。被改编成电影的有《女子公寓》、《夜光杯》、《夜上海》等。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担任中国共产党上海工委文委。1947年创作电影剧本《无名氏》。1959年与孟波、郑君里合作,创作电影剧本《聂耳》。1981年,所作舞台剧《七月流火》搬上银幕。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上海市文化局局长,上海市电影局顾问,中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主席等职。作品有《于伶剧作选》、《欢笑与沉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