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网
  2. 八月十五日

八月十五日(2005)的海报和剧照

八月十五日于2005年上映。八月十五日也被叫做15th August Last Dance

2005年是二战结束60年,日本国内电影人也对这场战争进行站在他们立场上的思索,本片通过日军一等兵山瀬孝雄在1945年8月在印尼爪哇岛的境遇反映了日本侵略者末日来临前夕的生存状态,这些被盟军进行了地毯式的搜寻的日本士兵,忍饥挨饿、惶惶不可终日的侵略者军心涣散,再也没有了昔时嚣张,盟军的火焰喷射器让战壕里的日军惊恐不已,死亡是战争最直接的代价,垂死挣扎的日本兵在逃亡的路途上伤亡惨重。
  在密林深处的日本医疗所,那些日军伤员的镜头惨不忍睹,特别是一个不打麻药锯腿的场景足以让胆小者晕倒。战争人类的灾难,导演井出良英比较客观描绘了日本军队的惨象,掠夺、吃野菜和丧气的自杀,为了躲避盟军的打击,他们整日如同鬼魅一样穿行在丛林里,在日本片里看到他们军人如此狼狈不堪的不多见,时间让年轻的一代开始寻找反思的道路,虽然,导演回避了侵略者这一话题,但是他对于战争里士兵真实状态的描写足以触动观众对于战争双方的反思。据史学家考证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穷途末路的日本人在印尼战场上因为弹尽粮绝而不得不吃人的肉,战争对于每个底层的士兵而言,赴死是他们唯一的任务。
  战争给士兵造成了生不如死的感觉,那个自己放弃生命的日本兵就是战争压力造成的,人首先是普通人,然后,才会有一部分人自愿成为战争机器。
  日本导演是不可能完全按照事实来忏悔他们的三光政策对于东南亚人民虐杀,影片里的日本护士春香则被塑造成了“天使”,承当了抹去日本侵略实质工具,在影片里她成为了“救死扶伤”的善意女兵,从辨正唯我主义的角度而言,我们并不能一概把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本人当成恶魔,然而,我们必须警惕这种粉刷和美化,特别是盟军则被他们描写成了连伤兵医院也不放过的战争狂人,这种局限是日本国内右翼情绪的必然,在战争结束60周年的时候出现这种明显有着政治倾向和为“皇军”粉刷的影片全体爱好和平的人需要警觉。不过,公正的讲片子能将“皇军”拉下耀武扬威的神坛对于那个不知改悔的民族而言已经是一个进步,审视自己的历史需要真正的勇气,也需要时间,我们应当相信日本人民,就像当年《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里日本演员三国连太郎对于全体中国人民的一跪。

  日本人有着他们的思维定式,“大东亚共荣圈”的欺骗性依旧影响着他们的国民,片中山瀬孝雄对负伤的盟军士兵说:你回到自己家乡去。导演必须认识到这样的史实,盟军为了亚洲人民的解放才来到了东南亚浴血奋战,这样的表述只能说明当代日本人对于那场侵略战争的认识局限,这种混淆是非是对于历史的奸污。

  战争是残酷的,影片刻意描写了日本伤兵被盟军飞机打死的惨象,但是历史清晰地告诉我们,日本军队医院被盟军炸毁是咎由自取,非正义的一方应该对战争后果负全部责任。而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对于亚洲人民惨无人道的暴行以及对于盟军战俘的虐待和屠杀罄竹难书。

  对于在二战结束六十年出现这样的日本电影,不是偶然的,日本人自我审视和谢罪的道路依旧漫长,他们对于历史的歪曲和粉刷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军国主义是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人民的敌人。

  正义有时虽然会姗姗来迟,可是,他不会永远沉默,日本人再描写他们兵士的勇敢也不能改变他们是侵略者的事实。

  那些年轻兵士的死亡是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造成的,他们死于国家责任,倘若没有战争,春香和山瀬或许真的能够在《田纳西圆舞曲》里起舞,然而,个体在许多时候是无法选择命运的,在战争机器狂嚎的日子里,他们成了炮灰,那面沾染着亚洲无辜人民鲜血的膏药旗成为春香的宿命,她被命运吞噬,她的所作所为首先是为军国主义服务的,她是一个不幸的女孩子,她所有的错误在于她诞生在那个时局里。记得赖声川的相声里有句话:战争谁赢了?

  战争赢了。
  1945年8月15日,亚洲人民赢得了胜利,世界人民赢得了胜利。
  可是,60年来,又有多少无辜平民死于战争。
  这是人类全体的不幸。

八月十五日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