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网
  2. 萨德侯爵

萨德侯爵(2000)的海报和剧照

萨德侯爵于2000年上映。萨德侯爵也被叫做Sade

与另一部以萨德为主人公的影片《鹅毛笔》相比,《萨德侯爵》要令人失望得多——确切地说,这是一段时间以来看到的最名不副实的“情色片”。前者有着美国式的的曲折情节和激情场景,并因在当年奥斯卡评选中呼声很高,在国内影迷中流传甚广,而法国影片《萨德侯爵》却因情节简单、对白沉闷,让很多习惯好莱坞口味的国内观众不知所云。
  
与人们对人物传记影片的惯常理解,该片冠以“萨德侯爵”之名,实在是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全片从头至尾描写的不过是其一生中一段极其短暂的经历,并且与历史史实有着较大的出入。影片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萨德以贵族身份被罗伯斯庇尔政权送入监狱,随后和许多贵族一起被送进由修道院改建的公民劝戒所,在那里她遇到了一位美丽的贵族少女,并最终帮助贵族少女战胜恐惧,长大成人的故事。该片是法国导演伯努瓦·雅克2000年的作品,由法国影星达尼艾尔·奥特图主演,片长94分钟,曾获得2001年法国恺撒奖提名。
  
还在监狱的时候,几个囚犯正在为一个濒死的女囚祈祷,但萨德对此无动于衷,还对其他祈祷的人说“我不迷信这个”,他关心的是这个女囚“有一张美丽的脸,却已经没机会享受人生”,此话尽管残酷冷漠,却不乏清醒,证明他是一个现实的享乐主义者。历史上的萨德除了在纸上描绘各种变态的性行为,自己也躬身实践乐此不疲,年轻时就多次因淫荡和亵渎神灵的罪名被送往凡尔赛的监狱。但现在看起来,那时他不过是比其他人“更能够看清善恶”,戳穿了人性的谎言而已。
  
刚入劝戒所时,桀骜不驯的萨德就与所长顶撞起来,人们也因为他的恶名昭著而远离他,认为他是淫邪的同义语。但事实证明,他只不过是那个揭穿“皇帝的新衣”谎言的孩子,在公民劝戒所,许多贵族依然是调情、通奸、同性恋。名声恶劣的作家萨德混迹其中,却又不乏超越世人地清醒。正因为这一点,贵族少女艾米丽才对他既恐惧又充满兴趣。正如子爵太太所说的:“是这个时代病了,而不是我们”。
  
罗伯斯庇尔政权将公民劝戒所的空地用来埋尸体和人头,使这里变得臭气熏天,艾米丽由此变得恐惧而绝望,害怕自己立刻死去。这时萨德充当了她的哲学导师和精神神父,为她指明了人生的目的是及时行乐,“心和肉体配合”。但令人不解的是,当艾米丽喜欢上他时,他却将她拱手送给年轻的花匠。也许导演的原意是为了突出萨德的“高大全”形象,但在历史上,萨德甚至在去世前一年(一八一三年),也不放过与一位清扫女工的十六岁女儿保持暧昧关系的机会(见《朱斯蒂娜》序言,哈尔滨出版社1994年版)。另一点与历史史实相出入的是,在法国大革命初期,萨德刚刚从夏郎德疯人院出来时,萨德夫人就已经拒绝见他,并和他办理了分居事宜。所以,在一七九四年罗伯斯庇尔政权倒台时,他不可能是由萨德夫人营救出狱的。
  
在影片的最后,公民劝戒所的人都获得了新生,艾米丽以轻轻地一吻回报了萨德在这期间对他的照顾,萨德一家人团聚,一切似乎都完美无缺。但这与萨德充满争议的一生比起来,这似乎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插曲。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小插曲是,影片中萨德与劝戒所众人编排“马拉遇刺”的戏剧的故事,被德国剧作家彼得·魏斯于1964年编成舞台剧,让萨德在“戏中戏”中大肆发表他的惊人理论,将劝戒所院变成个人革命的基地,反思政治、历史、疯狂的三角关系,观点尖锐前卫,再经戏剧大师如PeterBrook等搬上舞台,已经成为当代戏剧的经典作品。

萨德侯爵演员表